您的位置:首页 / 贴吧 / 这些汉字被我们广泛使用,但其实根本不存在?!

默认文件1594691101046.pn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  • #秀山圈#这些汉字被我们广泛使用,但其实根本不存在?!

    2020/09/23 09:20:27 发布3212 浏览0 回复0 点赞
小付同学
管理
普通会员

帖子:31

精华:10

注册:2019/06/12 14:19:18


前段时间有网友冷不丁发现

“口当”这个字竟然“消失”了

但在记忆中又感觉真切存在过


尽管能用特殊拼法

在输入法中打出来这个字

但也只能在本地文档中显示

只要发到互联网中就会奇迹般消失


/发送出去的“口当”变成了方格/


这诡异的现象让网友摸不着头脑

纷纷大开脑洞找解释

有网友说是“曼德拉效应”

认为是量子力学、平行时空搞的鬼

给这件事平添了几分诡异

还有网友说是有人穿越了

然后改变了这些

看来这位网友“中毒”不浅啊



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下
这些汉字到底是怎么消失的?


回到开头说的“口当”
不扯量子力学、平行时空
必须声明的是
这字在过去绝对存在过
它不仅出现80、90后的童年记忆《机器猫》上


官方字典里也有它的身影


在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
公布的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中就清清楚楚记载
这“口当”就是“噹”的简体字

/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/ 

所以大家请放心
自己的脑子没问题
去他*的曼德拉效应
以上都是这字存在过的证据
但这好好的字,怎么说没就没了呢?

这是因为在之后的汉字简化方案中
把“當”和“噹”都统一简化为“当”

/1956年2月《汉字简化方案》/

“口当”自此被迫退隐江湖
但官方禁止归官方禁止
民间还保留了原来的用字习惯

所以在1956年之后
你还能看到“口当”在营业
甚至反而让人认为
叮+口当才是正解
叮+当总觉着少了点什么


而字典和输入法按照标准校对字库
收入规范汉字
便自然就找不到这个“口当”


跟“口当”一样被停用的汉字
还有曾经风靡一时的二简字
意为再度简化的简化字
也就是在爹妈年轻的时候
学校教授的主流文字


因为当时文盲率蛮高
繁体字被认为是“学习的负担”
各地学者纷纷提议汉字简化

于是1956年,国务院公布了《汉字简化方案》
拉开了这场行动的序幕
1964年,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了《简化字总表》
里面一共收录了两千多个简化汉字
全是由学者们谨慎梳理
结合古代俗体简体字形得来的
我们如今熟悉的简化字
大部分也是出自这一版

/1956年,国务院公布的《汉字简化方案》/

眼瞅着简化字试水成功,反响不错
文字改革委员会又于1972年
决定趁热打铁推出2.0升级版本

便在1977年发表了
《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(草案)》
推出了“二简字”
力图在10画以内解决“学汉字难”的问题


而这一次有些用力过猛,越改越乱
有的字笔画减少了将近一半
有的字干脆就只剩下部首
这些缺胳膊少腿的汉字
想看明白全靠半想象,感觉学不学没啥差

/加拿大摄影艺术展览的二简版/

专家还认为二简字不仅不美观
连汉字的文化精髓都给整没了
简化过多的二简字
容易导致新字表述不明
又或是和原来的字形千差万别
导致了难以辨认等问题

/预防肠道传染病/

于是在1986年
国务院宣布废止二简字
大部分的二简字
就这样稀里糊涂来世上走了一遭
如今偶尔出现在街角
也会被往来的儿童当错别字嘲笑


而那些已经改成二简字版的姓氏
像付(傅)、闫(阎)、肖(萧)
因为所涉范围广、影响大
后来也就跟原字一起
继续这么混用下去了,就像“口当”一样



不仅有汉字简化过度
也有汉字复杂过度

中国历史上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
都喜欢在文字上耍心机

像是女皇武则天
或许是觉着仓颉造的字
无法形容自己
索性自己造一个“曌”字
取“日月当空普照大地”之意

一般来说,汉字演变是由繁变简
主要还是跟汉字的发展趋势有关

在你身上都发生过哪些

你以为发生过

但实际上没发生的事儿呢?

快来留言区聊聊吧~



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

已有0人打赏

已有0人点赞

0人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    加载中...
    分享到:

    回复楼主

   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
   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

    新帖速递

    查看更多

    超级管理

   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